责编:陈凯欣
2025-03-26
在社区服务实践中,增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培养和壮大志愿者队伍。该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的支持和培训,帮助个体或群体挖掘自身潜力,实现自我价值,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
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镇西部的绥南社区,是一个以拆迁安置人口为主的居住区。社区现有5151户居民,常住人口11844人,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约13%。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,社区内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。
为了准确把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,社工团队对社区内的老年群体进行了深入调研。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性别、年龄、文化程度、居住状况、健康情况以及服务需求等多个维度。通过前期调研发现,社区老年人普遍存在对关爱与陪伴的强烈渴望,但仅凭两名社工的力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。
面对这一挑战,培养本地志愿者队伍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。社工以"精准培育,持续赋能"为原则,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培育体系。
在具体实践中,社工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老年人的核心需求,包括生活照料、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入等方面。在此基础上,社工对志愿者进行针对性培训,帮助他们发挥个人特长,提升服务效能。同时,采用理论学习、情景模拟等方式,强化志愿者的沟通技巧和服务能力。
为了保持志愿者队伍的活力和稳定性,社工还建立了激励机制,包括优秀志愿者评选和团队建设活动等,以增强志愿者的服务动力和成就感。
经过一系列培育措施,社区志愿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100多人,服务范围得到大幅扩展。通过专业培训,志愿者不仅能够提供日常陪伴、健康监测等基础服务,还积极参与组织各类养老活动,如节日庆典和公益服务等。
数据显示,78%的志愿者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积极的服务提供者,主动参与高龄老人帮扶工作。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,也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,形成了良好的互助氛围。
同时,社工还联合辖区内的医疗机构、养老机构和爱心企业等多方资源,构建了"社工+志愿者+社会资源"的可持续服务网络。志愿者在其中发挥着桥梁作用,不仅协助社工开展服务工作,也及时反馈居民需求,推动社区治理更加民主化和精细化。
通过持续的服务创新,社区逐步形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。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连接居民的重要纽带,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。同时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加入志愿者队伍,为社区发展注入新生力量。
我们始终相信,每一位老年人都有值得倾听的故事和期待实现的愿望。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,更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。因此,我们将继续努力,培养更多专业、充满爱心的志愿服务人才,让温暖与希望在社区中生生不息。